讓更多人銘記那一段歷史
坑口革命歷史陳列館
霜降節氣之后的第二天,武夷山市洋莊鄉坑口村,秋雨淋漓。
“這些資料,是對‘中央慰問團閩浙贛分團訪問閩北蘇區人民’那段歷史的有力補充。非常感謝他們的無償捐獻!”26日,武夷山市云飛紅色收藏博物館館長劉云飛說。
當天,“1951年中央慰問團訪問閩北蘇區影像資料捐贈儀式”在武夷山市洋莊鄉坑口革命史陳列館(亦為武夷山市云飛紅色收藏博物館)舉行。福州市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歷史研究會副會長孟明明、《福州晚報》原常務副總編張維璟夫婦捐贈了31張中央訪問團閩浙贛分團在崇安縣(現武夷山市)活動的老照片。
武夷山市云飛紅色收藏博物館是武夷山第一座民辦革命文物博物館,館藏3000多件革命文物。館長劉云飛出生于紅色革命家庭,父親劉中朋1942年參加閩北游擊隊,歷經大小戰斗無數次,曾榮獲“戰斗英雄”光榮稱號。1995年劉中朋病重,將自己戰時留存的200多件革命文物交給劉云飛保管,叮囑他要像愛護生命一樣珍惜這些革命文物??粗赣H留下的遺物,劉云飛萌生了收藏革命文物的想法,并付諸行動。
經過近30年收集,劉云飛共收藏了3000多件革命文物,涵蓋中國共產黨各個革命斗爭時期遺留下來的武器、證書、獎章、文件。
此次捐贈的31張中央訪問團閩浙贛分團在崇安縣(現武夷山市)活動老照片,對云飛紅色收藏博物館乃至對武夷山的意義重大。
“有了這些老照片,加上我之前收集的一些資料,就能夠比較詳實地反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變遷過程?!眲⒃骑w說。
張維璟介紹,1951年中央訪問團閩浙贛分團到崇安縣大安和坑口長澗源等171個老區基點村,走訪烈士家屬、殘疾軍人及老區群眾2500戶,贈送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慰問信、毛主席照片和親筆書寫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題字15000 張,發放獎章246枚,并召開崇安、浦城聯合代表會,到會代表563人,其中崇安代表278人,會上發放老區慰問金5070萬元(舊幣),會上收集到蘇區紙幣公債券、文件等革命文物188件,群眾來訪信件74封。老區群眾紛紛提出建議,特別是關于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的建議,在1959年得以實現,至今矗立在列寧公園。
“前年我退休后,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這批照片。這些照片放在云飛紅色收藏博物館比留在家里意義更大,我父親一定很愿意的,家里人也支持?!?張維璟說,“革命歷史照片就應該留在坑口、留在老區,展示給后人,激勵后人前行?!?/p>
坑口是近代史上農民舉旗聚義、揭竿鬧革命、建立紅色根據地的地方,1930年這里就創建了蘇維埃政權,1938年中共福建省委在這里成立,這里同時也是閩浙贛及中央革命根據地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紅色陣地、閩浙贛特委誕生地、新四軍來源地和紅色干校發源地,被譽為“紅色都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31年方志敏率領紅十軍入閩作戰在此題寫的“中國紅軍萬歲”6個大字至今仍完整保留。方志敏、粟裕、黃道、曾鏡冰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片紅土地上戰斗過、生活過。近30年血與火的洗禮,武夷山坑口也贏得了“紅旗不倒”的贊譽。
據張維璟透露,這批照片被發現后,曾有多名攝影愛好者有高價收購的意愿?!皠⒃骑w館長也表示要我們出一個價格賣給他?!钡罱K夫婦倆還是決定無償捐獻?!霸骑w很熱心收藏紅色文化,而且是長期傾盡所有來收藏紅色文化,我們被云飛宣揚紅色文化的情懷感動了?!?/p>
孟明明說:“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我們相信云飛館長會善用這些老照片,把坑口這塊紅色土地上發生的感人故事講述好?!保ū緢笥浾?裴禮輝)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2011400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梅峰路45號報業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