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旅游|秋天,在城村來一場“穿越之旅”
秋天是一個讓人懷念和期待的季節,一景一物,蘊藏著濃郁的秋色秋香。
在秋天漫步,穿過田野,跨過小溪,習習秋風,吹起秋的美麗,隨著思緒在秋風里飛舞、飄揚……
除了這些,秋天,還適合在武夷山開啟一場城村“穿越之旅”。
“文化國寶”: 城村漢城遺址
圖片來源:南平文旅微信公眾號
去年,城村漢城考古遺址公園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我省繼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后的第二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城村漢城遺址是一項集世界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遺址等多重保護身份于一體的重要遺產,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文化國寶”。
它是福建境內發現的唯一有城墻環繞的上古時期大型城市遺址。
公元前202年,閩越王無諸帶領閩越人建立了閩越國,從建立、興盛到消失經歷了92年。48萬平方米的閩越王城,出土了數以千計的古文物,其中有部分代表了中國漢代最高的文明和最高的制作技藝,一個民族消失了,但這座古城留下一個王國歷史文明的見證。
來城村玩什么?
城村漢城入口 圖片來源:南平文旅微信公眾號
目前,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劃分為八大功能區,即公園入口及博物館區、王城遺址展示區、王城河道景觀恢復區、手工業遺址景觀展示區、古村展示及活化利用區、崇陽溪濱河景觀區、農耕文化體驗區和農業環境保育區等。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一把大火”把這座王城燃燒殆盡,淪為廢墟。
如今,寬廣的城墻地基依然清晰可見,像忠誠的守護者,倔強地守護著這座目前僅見的西漢初期閩越王城的偉岸與榮光……
進入遺址公園,你會看到,正門前的荷塘開得正盛。如今只剩一些殘垣的東城門,當年一定也很威武吧。
觀景亭廊望過去滿眼蔥翠,當年的君王是不是也曾在這里眺望遠山?他看到的,又是怎么樣一番景象呢?
古樟林的樹下,千年前他們在此乘涼時,又聊些什么呢?
城村漢城一角 圖片來源:南平文旅微信公眾號
你可以看到王公貴族奢侈的浴池。宮殿中的室內浴池為我國發現的古代最早的宮內浴池,其供排水管道設施嚴密完備,是古代宮殿建筑的典范,其中還有回旋的管道,用于熱水循環以供暖取暖,后流入浴池,實為精妙。
荒草覆蓋著回字形基址,將宮殿的“傷痕”輕輕掩蓋。一塊塊青磚伴著瓦漆的印記,一道道歷史長河風蝕的痕跡,看著一段段依稀可見的城墻地基,想象兩千多年前這座城的興衰成敗,造就了如今的滄海桑田。
走在其中,時不時會有白鷺飛來,它們也許也被這座千年歷史的“文化國寶”吸引而駐足停留。
再往里走,你可以看到千年前王城內的古井佇立至今,打上一些水來細細品嘗,是不是比平時的水更多了幾分甘甜。該井的選點挖筑,顯示了閩越先民在認識水勢、水源、水質三個方面都達到較高的水平。
閩越王城博物館現擁有館藏文物和標本1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計592件。
館內有漢服租借區域,去換一身漢服再游玩吧,千年前先民留下的文化遺存,它們見證著無數風雨晴晦、日升月落,也刻錄著歷史興衰,指涉著當下與往昔。
那些已逝的時間,疊加在一起,滿眼風光、千古興亡,逐一浮現于我們眼前。千年前的王城里,古人是不是也這樣漫步其中?
在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里制陶,是什么體驗?專業的陶藝師傅手把手教你制作,試試做一件博物館里的陶藝展器出來吧。
古粵城村 圖片來源:南平文旅微信公眾號
在城村漢城遺址這片古老而又極富傳奇色彩的土地上,還有座古樸幽靜的古老村落,它是古代閩越人離去后,中原移民在此重建的村莊,因建在古越城邑的土地上,故名“古粵城村”。
青石臺階,方磚鋪地。該村歷史悠久,曾為閩北通商大埠,素有“淮溪首濟”之美譽,至今仍保存著傳統文化印跡。磚雕石刻、牌匾楹聯,無不積淀著先人的智慧,記載著武夷山地區古村落發展的歷史。閑暇時刻,正適合坐在天井里架著的石制花壇邊上,看看壇里的花草,摸摸下面裝飾著木雕、磚雕和石雕的石水槽,感受歷史在手邊劃過的痕跡……
來城村吃什么?
興田扁肉 圖片來源:南平文旅微信公眾號
位于城村漢城附近的興田鎮,扁肉十分有名,制作秘訣主要在于“打肉”,扁肉餡制作不用刀。制作者凌晨就要起床上街,買來幾十公斤新鮮后腿豬肉,用特制的木棒敲打,一直敲打成細膩的肉泥。一團瘦肉打成扁肉餡,要打1萬次上下,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興田扁肉好吃還有一個秘密, 那就是湯,這里的湯用筒骨熬。包好的扁肉一撒到沸水里,吃水后鼓脹起來,一個個飽滿地漂浮于湯上,煞是好看。湯里加上鹽、味精、香油,撒上蔥花,色香味就全了。
興田拌面調料簡單,豬油、醬油和咸菜末。店里擺著多種涼拌小菜,免費,客人自取。面的質感比江浙的切面韌,又比北方手搟面柔,恰到好處。
本地人都知道,武夷山興田有三寶:拌面、扁肉、豬血煲,會吃豬血的朋友們一定要試試豬血煲,鮮辣咸香的口感,文火慢燉的豬血超級入味,十分下飯。
武夷山小光餅,來過的都知道了,楓坡光餅在武夷山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當地人經常驅車前往購買,路過這里的時候,你一定要嘗嘗哦。(來源:南平文旅微信公眾號)
【稿費說明】對本網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證明其著作權,請第一時間主動聯系我網,我網將按照《閩北日報》的稿費標準給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費,我網則立刪除該作品。如第一時間,未能聯系我網(需提供手機聯系通話記錄和郵箱版權申明郵件),視為默認我網刊載作品,我網對作者提請撤稿之前的版權訴求,概不負責。
【聯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梅峰路45號7樓。電話:0599-8868501、18650668593。郵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
- 福建省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5120180004]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113330003] 閩ICP備2022011400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9-8868501 舉報郵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12390
- 單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梅峰路45號報業大廈7層 廣告熱線:0599-8868501